在秋季重點時段秸稈禁燒河南何以實現零火點
環保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日前通報,自9月20日至11月15日,全國共監測到秸稈焚燒火點3638個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73%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現的火點有所下降,其中河南省沒有發現一個火點。在秋季重點時段,我省首次實現了衛星監測秸稈焚燒零火點,可謂一次歷史性的突破。如此優異成績是如何得來的?11月21日,記者進行了走訪探析。
上下同心責任壓實
“黨政重視是關鍵,干部擔當是保證,群眾參與是基礎。”11月21日,省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辦公室綜合信息組組長寧曉峰說。
今年以來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,把它納入全省環境污染攻堅戰重大攻堅任務。省委主要領導親自研究并批示,省政府更是多次開會安排部署,相關省領導通過環境攻堅機制具體指揮指導。各級地方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部署、親自調度、親自督戰,真抓實干。
據了解,目前我省已經建立起省、市、縣、鄉、村五級責任體系,建立網格化責任人信息系統,逐級簽訂責任狀,強化壓力傳導,嚴格執紀問責,做到了責任到人、責任到地、責任到組,嚴防死守、看死盯牢、獎懲到位,保證了我省秸稈禁燒履職盡責全覆蓋、無死角。
廣大鄉村基層干部與群眾打成一片,不分晝夜,巡查督導,宣傳引導。農村黨員代表、工青婦學等社會各界群眾廣泛參與,發起“小手拉大手”活動,很多地方還把秸稈禁燒納入村規民約,真正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。
藍天衛士預警及時
實現秸稈禁燒衛星監控零火點,我省今年上半年剛剛建成的“藍天衛士”監控網絡功不可沒。
如今在中原大地,高高聳立的通信鐵塔上,往往會安裝有可以360度旋轉的攝像頭,周圍兩公里范圍內,如有煙、光、火等情況,系統將以兩種方式自動提醒后臺監控人員,附近的應急小分隊就會馬上出動,前往撲滅。
11月21日,記者在省農業廳二樓的省級禁燒指揮平臺前看到,工作人員輕點鼠標,就可以查看全省任一監控站點周圍的情況。通過周口市太康縣五里口鄉的一處攝像頭,可以看到當地群眾正在建房。目前,全省共安裝藍天衛士攝像頭19262個,建成省、市、縣級三級監控平臺131個,鄉級平臺已建成95%以上;組建起應急分隊35343個,基本實現了省域農區全覆蓋。我省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了“藍天衛士”監控系統農區全覆蓋的省份。
“藍天衛士”從根本上轉變了以往秸稈禁燒的監控方式,各地通過大力宣傳,使群眾深刻認識到禁燒監控手段的先進,加上禁燒處罰嚴厲,從而形成了“不能燒、不敢燒”的局面。
綜合利用各顯神通
解決禁燒難題,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是根本。
今年秋季,我省各地普遍開展了秸稈機械粉碎深松深耕作業方式,玉米秸稈還田率由去年的80%提高到今年的85%。
秸稈作為草食動物的優質粗飼料,開發利用能力和質量水平穩步提高,秸稈青貯成功率由去年的90%提高到今年的92%,全省青貯總量預計突破3000萬噸,有力支撐了牛羊養殖產業發展。
秸稈到底能用來干啥?泌陽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,秸稈可以飼料化、基料化。泌陽縣是養牛大縣、食用菌栽培大縣,其中4個規模化肉牛養殖場每年青貯玉米秸稈25萬噸以上;群眾把秸稈腐熟后用作基料生產草腐菌,每年利用秸稈9.7萬噸。通過秸稈還田、深耕深松等技術,秸稈變成好肥料,有效地改善了耕地質量。
我省秋季秸稈禁燒取得的歷史性成就,引來眾多兄弟省份的關注和學習。“面對成績,我們要清醒認識做好秸稈禁燒的長期性和復雜性,要繼續在科技支撐、依法治理和群眾參與上下功夫,在高效管控和綜合利用上下功夫,為全面實現零火情作出新貢獻。”省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辦公室負責人表示。
責任編輯:hnmd003